• <dd id="djvau"><center id="djvau"></center></dd>

    <tbody id="djvau"></tbody>

    <em id="djvau"><acronym id="djvau"><input id="djvau"></input></acronym></em>
      <dd id="djvau"></dd>
      <dd id="djvau"></dd>

      <progress id="djvau"><pre id="djvau"></pre></progress>
        • 學習新思想 護航新征程
        • 做文明徐州人 讓城市更美好
          當前位置:首頁 > 徐州新聞 > 要聞 > 正文

        從『獨角戲』到『大合唱』

        2023-02-13  來源: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  編輯:楊慶宇
        2023-02-13  中國徐州網-徐州日報

        本報記者 吳云

        初春的南四湖湖水澄碧、水鳥遨翔。

        2022年南四湖流域38個國控斷面中,優Ⅲ斷面37個,占97.4%,同比上升13.2個百分點。南四湖聯防聯控機制自2021年底成立以來,已初見成效,給“跨界治水”打了個樣。

        從2013年徐州市銅山區與山東、安徽五地環保局共同制定跨界污染糾紛處置和應急聯動工作機制算起,淮海經濟區踐行協同治理生態環境已經10年,區域內擁有共享各項優勢資源的條件,涉及生態環保一體化、污染防治協同并進等。

        “這種實踐路徑的探索,對全國踐行綠色生態發展都有正面意義?!遍L期關注淮海經濟區區域協同治理的江蘇方正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檢測中心主任賀曉蕾表示。

        大合唱奏出最強音

        微山湖地勢低洼,周邊四省主要有53條河流匯入。由于各省排放標準寬嚴程度不一,部分區域的水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較松,或者尚未納入排放管控,給流域環境統一治理保護工作帶來一定困難,也給南水北調東線調水水質安全帶來隱患,難以滿足新時期南四湖流域水生態環境管理的需要。

        2021年底,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聯合南四湖流域的江蘇、安徽、山東、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徐州、宿州、棗莊、濟寧、泰安、菏澤、開封、商丘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南四湖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保護聯防聯控機制。

        自此,南四湖從以往各省“獨角戲”的管理模式,逐漸形成了共管共治的“大合唱”。

        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春恿饔蚓謺饔蛩氖∩鷳B環境部門,推動編制統一限值的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形成治污合力。

        跨省治理,難在各省間“各自為政”。針對這種情況,淮河流域局加強了現場核查和監督性監測等指導幫扶工作。2021年起對南四湖53條主要入湖河流逐一開展現場查勘,在現有38個國控斷面的基礎上,新增38個入湖河流監控斷面,對南四湖入湖河流水質、重點單位排污口開展“不定時、不定點”監督性監測。

        “2022年,我們共開展150次監測,向有關地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通報超標問題?!被春恿饔蚓窒嚓P負責人介紹。

        淼淼駱馬湖,同樣是2022年淮海經濟區打造生態環境保護的區域協作樣本。

        2022年7月,《徐州市駱馬湖水環境保護條例》《宿遷市駱馬湖水環境保護條例》同步向社會公布。這是我省第一個生態環保領域的立法協作項目,也是淮海經濟區城市間首次開展的緊密型協同立法。

        建機制擰成一股繩

        2021年起,徐州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開啟“加速度”,當年PM2.5平均濃度同比降低16%,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5.5%,首次降至“30+”階段,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三。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王吉峰介紹:“更可喜的是,不僅是徐州,整個淮海經濟區的空氣質量改善幅度都居于全國前列?!?

        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的“十年磨一劍”。

        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淮海經濟區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而生態環境在空間上具有關聯性、流動性和不可分割性,面對環境污染,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獨善其身。

        要治理,先要打破“一畝三分地”。突破跨省、跨市轄區的限制,確立跨區域、多部門、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建立區域聯防聯控制度。

        為解決交界區域環境污染問題,2013年12月6日,銅山區與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棗莊市臺兒莊區,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宿州市埇橋區、宿州市靈璧縣五地環保局,共同制定跨界污染糾紛處置和應急聯動工作機制,聯合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兩省交界處污染企業歸屬問題,一直讓環保部門頭疼?!碑敃r負責銅山區環境監察工作的戴西崗回憶。

        這之后,淮海經濟區在生態環境治理上的協作越來越頻繁——

        2018年發布《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宣言》,提出推進生態系統協同保護,強化大氣、水、土壤污染聯防聯控,合力解決環境突出問題。

        2019年簽定《淮海經濟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和環保聯動合作協議》;

        2020年形成《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2021年簽定《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合作框架協議》,生態環境聯防聯控的兄弟城市從8個擴展到了10個……一項項機制在探索中一步步形成、實施、完善?;春=洕鷧^兄弟城市擰成一股繩,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

        錨定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淮海經濟區一步一個腳印,建立健全跨區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聯動機制,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強聯動共建新淮海

        2022年編制的《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深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健全跨區域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聯動機制,共建美麗新淮海?!?

        隨著淮海經濟區各個城市環境治理逐步走入“深水區”,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解決問題的難度也會加大。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艱巨性和持久性,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雙碳”背景下,生態環境的協同治理更需要創新路徑與機制。

        “未來,可期待區域間繼續在深化綠色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環境保護的法治化約束,激發生態環境參與主體的主動意愿,持續挖掘和釋放可持續的綠色發展動力和潛力?!辟R曉蕾表示。

        淮海經濟區是一個共同體,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動力?!敖窈?,我們將全面深化生態環境領域交流合作,重點聚焦標準銜接、科技攻關、先進經驗推廣等方面,保障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共建美麗新淮海?!毙熘菔猩鷳B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男同Gay片av网站man
      1. <dd id="djvau"><center id="djvau"></center></dd>

        <tbody id="djvau"></tbody>

        <em id="djvau"><acronym id="djvau"><input id="djvau"></input></acronym></em>
          <dd id="djvau"></dd>
          <dd id="djvau"></dd>

          <progress id="djvau"><pre id="djvau"></pre></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