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變“地位”!江蘇徐州:加速淮海經濟區“洼地崛起”,繪就區域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1月15日下午,南京,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正在熱烈地舉行。省人大代表、省委書記信長星來到徐州市代表團,與大家一起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
在談到徐州的未來發展時,信長星指出,徐州歷史悠久、區位優越,是江蘇的重要增長極、蘇北發展的領頭羊,是國家規劃確定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更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和殷殷期望。
1月30日,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市委書記宋樂偉在講話中指出,全市上下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時“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殷殷囑托,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最新部署要求,聚焦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總定位總要求,激發“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內生動力,砥礪“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昂揚斗志,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徐州新實踐,在“奮進新征程,譜寫新篇章”上逐浪潮頭、干出精彩、拼出未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淮海經濟區4省10市團結奮進,各出實招,高質量協同發展呈現萬馬奔騰的生動局面。徐州作為國務院確定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正以“三中心一樞紐一高地”建設為抓手,在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道路上一馬當先。
洼地崛起擔重任。一幕促進淮海經濟區高質量協同發展的大劇,正在淮海大地上精彩上演。
擘畫藍圖推動淮海經濟區洼地崛起
東連沿海經濟帶、西襟中原經濟區、南接長三角城市群、北臨環渤海經濟圈———這里,是淮海經濟區。
春風浩蕩,大河奔流。
俯瞰這17.8萬平方公里土地,一條條鐵路刻下剛勁線條,一處處橋梁串聯散落“遺珠”,一個個企業洽談合作、投資興業……協同發展的浪潮澎湃迭起,為這古老而年輕的土地匯聚起磅礴力量。
淮海之名最早見于《尚書·禹貢》,地理概念主要是指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今連云港市)一帶的地區。這里山水相連、習俗相似、道路相接、商旅相通,自古以來區域之間就保持和延續著密切的人際交往、經濟貿易、文化往來和社會聯系,這也為淮海經濟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1986年3月,淮海經濟區成立,成為中國最早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之一。彼時,淮海經濟區由江蘇、山東、河南和安徽4省20市組成;
2010年5月,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城市市長會議在徐州召開,淮海經濟區核心區一體化建設正式啟動;
2017年,國務院《關于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中明確指出“徐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2018年10月,國務院批復《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首次在國家層面正式明確了徐州、淮北、菏澤、濟寧、臨沂、連云港、商丘、宿遷、宿州、棗莊4省10個市為淮海經濟區核心城市;
2022年,全國兩會審議通過的《關于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簡稱《計劃報告》)中,2022年主要任務明確提出“推進淮海合作區協同發展”———這是國家《計劃報告》首次將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安排。
一項項政策高瞻遠矚、把脈定向,從國家層面擘畫出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的清晰藍圖。
經濟協同、產業趨同、文化認同,在和煦的春風中,淮海經濟區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極具活力的區域。
謀篇布局扛起中心城市責任擔當
在淮海經濟區10座城市里,徐州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中心城市,在經濟發展和綜合實力上也處于領先地位。2022年,徐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458億元,其他9座城市的這一數據都在6000億元以下。
徐州還是國家發改委確定的江蘇省域副中心城市,先后獲批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等國家級名片。地鐵、高鐵、高架、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完備,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雙向開放高地,對周邊地區有較強的帶動力和輻射力。
去年以來,徐州城下城遺址博物館、極地海洋世界、野生動物園等“硬核”功能性項目建成運營,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漢文化旅游節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城市美譽度影響力持續提升。
徐州科教資源豐富、醫療技術發達,彭城廣場商圈是江蘇省第二大商圈,僅次于南京新街口商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淮海經濟區首位,每年來徐州購物、消費、旅游、看病、上學的周邊城市居民絡繹不絕。
在此基礎上,如何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將“定位”變“地位”?如何實現“徐州之于淮海經濟區,如同上海之于長三角”?在推進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進程中,如何下好“先手棋”,扛起“中心”擔當?
2018年,在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定位明確不久,江蘇省便制定了《支持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意見重點任務分解方案》,明確了70項重點任務,支持并幫助徐州發展。
2021年,市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加快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集聚輻射帶動力,全力打造名副其實的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2022年,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深入推進淮海經濟區建設,支持徐州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
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支持徐州高質量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被列入2023年重點工作?!痘春=洕鷧^高質量協同發展規劃》也在穩步有序地推進之中。
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徐州進一步明晰“三中心一樞紐一高地”發展定位,完善產業支撐、創新引領、樞紐聯通、品質生活等功能,主動加強與各城市交流合作,加快打造區域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雙向開放高地,將以更強的承載力和吸引力擔負起中心城市責任,互利共贏、協同發展。
協同發展推進區域戰略合作共贏
2018年12月8日至9日,來自淮海經濟區的10座兄弟城市黨政代表齊聚徐州,舉行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并簽署《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發布《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宣言》。
《宣言》中表示,將加快構建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建立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決策機構,推動交通、產業、社會事業、環保等“四項合作”,突破行政封鎖、利益分割的格局。
從那時起,淮海經濟區區域協同發展就不是一場獨角戲,而是“點”“線”共振:徐州與各市一起,共同奔赴目標,形成協同發展合力。
跨省買房公積金異地貸款解煩憂;項目“飛地”讓產業集聚更容易;跨域交通讓各地往來更密切……這些區域協同發展紅利已然從夢想變成現實。
下好“區域一盤棋”,各市進一步落實區域衛生健康、交通條線聯動協調機制,做到跨區域信息互通,公路、客貨運、水運、復工復產等多方面措施聯動,協力協同,交通、產業、生態環境重點領域協同發展工作穩步推進。魯南高鐵全線貫通,淮北開通到連云港等海鐵聯運班列、商丘市中歐班列開行,徐棗、徐蕭等多條城際縣際公交路線陸續開通……徐州、淮北簽訂《結對合作幫扶協議》,共建徐淮產業合作園區;徐州與淮北、濟寧等市土地二級市場對接,打造淮海區域統一的大市場,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推動跨域流轉土地資源;菏澤市著力建設中原技術交易市場,助力淮海經濟區打造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高地;淮北組建段園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招商引資組……
各地特色優勢在不斷交流和激蕩中放大,共同打響這場協同發展之“戰”。聯合建立淮海經濟區政務服務“跨省通辦”一體化發展工作機制;全面推進淮海經濟區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十市發出《關于做好秸稈禁燒聯防聯控的倡議》,攜手做好秸稈禁燒工作;聯合簽訂“司法行政合作共建”“優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工作方案”等協議,合力打造淮海經濟區優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共同體……
在十市協同發展的大“棋盤”上,各地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協同發力,整合資源、發揮優勢,促進要素流動、融合,在優化“點、線、面”協同布局中,不斷取得新進展。
前有一馬當先,后有萬馬奔騰。
“海岱及淮惟徐州?!毙熘輰⑦M一步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不斷完善產業支撐、創新引領、樞紐聯通、品質生活等功能,主動加強交流合作,以更強的承載力和吸引力擔負起中心城市責任,互利共贏、協同發展,把國家的規劃“定位”變成徐州的發展“地位”。
文字:胡勁松 李悅悅
圖片:張新 石淑玲
編輯:崔東寧
新聞爆料:0516-82345678 商務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權聲明: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彭城晚報、都市晨報、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保護,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如擅自轉載、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會召開 宋樂偉講話 王劍鋒作工作部署
要聞 / 時間:2023.02.11
-
26年間,他無償獻血191次
睢寧 / 時間:2023.02.10
-
賈汪區多舉措助推移風易俗走深走實
賈汪 / 時間:2023.02.10
-
沛縣楊屯鎮開展"全民閱讀春風行動"
沛縣 / 時間:2023.02.10
-
豐縣王溝鎮 歡樂慶元宵 冬訓更“趣”味
豐縣 / 時間:2023.02.10